时间:2021-07-26 浏览量:1230 字号:AAA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建工集团“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动作用,建工集团党委将在“龙江建工”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优秀项目带头人先进事迹”专栏,以身边楷模为榜样,为集团高质量发展高效益转型作出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时隔十三年,我还能精准的记得这个时间,那个时候距离我参加高考只有不到一个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顷刻间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成千上万间民宅和学校在地震中倒塌,近七万条宝贵生命戛然而止,数百万人民失去家园。
汶川地震发生后,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行动起来,投入到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中。汶川地震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人们不是死于地震,而是死于倒塌的建筑”,这让国人开始关注建筑质量尤其是校舍质量。2009年国家启动“全国中小学生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国抗震安全性能不合格的校舍进行加固。汶川地震也在我的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关于地震我能做点什么,下一次地震来临的时候,能否因为我的力量为国家为人民减轻一点损失。一个月以后的高考,我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此后的十三年,便真的与抗震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大学毕业之后的九年里,确保结构的抗震安全成了我工作中最重要的课题。
结构工程师的成长是缓慢的,没有系统性的教学,都是通过一个一个项目的历练逐步摸索,积累经验,逐渐成长。成长速度也跟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有关,入职后做的第一个设计是黑河市高发曦城项目,我完成了最初预计工作量的三~四倍,顺利地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的过渡。2014年的我就像一个消防员,部门绝大部分项目都有我的深度参与,经常屋里只有我一个人守着电脑加班到深夜,也正是在这样的忙碌中,我的设计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刚毕业两年的我已经成了部门里的主要力量。工作的前几年,住宅项目做的偏多,哈尔滨的永泰城、鲁商、城市之星,齐齐哈尔的公园天下,奥悦华庭等等连续做了很多期很多个地块。每个项目都需要保证重力作用下和地震工况下的结构安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在我的工作中一次又一次重复着。我的设计成果很少出错,也算是给住在我设计的楼里的人一个满意的交代。我亲身的工作经历也见证了中国那几年建筑行业的红火。
2015年下半年,火热的房地产市场骤然遇冷,设计行业也随之萎靡不振,我从之前的忙碌的状态中突然闲了下来,看到大家纷纷转行,我自己也陷入了迷茫。最终决定以注册考试为突破口,继续坚守结构设计事业。我是幸运的,一次性通过了结构注册考试,后来又考过了岩土,好像终于能在这个行业中坚持下去了。
随后便又开始了更加忙碌的工作,曾经连续加班70多天早八晚十周末无休,也曾为了保证工作成果连续两晚通宵,50几个小时不合眼,曾经独自完成4人团队一半的工作量 ,也曾带领团队两周内完成十万平米的结构设计。这段时间负责或参与了住宅,学校,医院,酒店,体育馆,博物馆,办公楼,商业综合体,工业厂房,仓库,地下车库等多种功能的项目,对各种结构形式,楼盖形式,基础形式,地基处理,结构加固,高烈度区结构设计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齐齐哈尔三十四中是我执业的第一个项目,体量不大但功能齐全,我尤其喜欢设计学校类建筑,想到孩子们在我设计的教学楼里上课,那是一种打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欣慰。
辉南县全民健身中心是连续加班70天的工作成果之一,当时为了结构方案的合理优化,为了造型的实现绞尽脑汁,现在在这栋建筑中已经举办了多场赛事,成为了当地体育文化交流的新中心,当初再多的辛苦也都值得了。
大湾区清湖湾科创中心项目是东莞市投资的新型科技产业园项目,希望打造湾区先进制造业企业成长加速器和东莞新一代产业园发展标杆,总投资约24.3亿,成熟期预计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近万个。这个项目让我真切的感受到我的工作真的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力量,哪怕只有一点点 。
此外还有平房区疾控、妇幼、社区中心,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沈阳恒大童世界,哈尔滨综合保税区仓库,临空区航空制造产业园,深圳龙岗档案馆,内蒙古大学生安居家园、双城三中等等,都是近几年我自认为做的比较好的设计作品。事实证明,当初迷茫时的坚守是正确的,我的确适合走结构设计这条道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九年下来,四十余个项目的历练,我对结构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设计思路日渐清晰,设计流程愈加熟练,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结构设计的眼界和站位。我不再纠结于某一个细部构件或者具体数值,而更关注结构体系的选取和结构方案的布置,抗震体系是否合理,更关注结构的概念设计和承载效率,更关注结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协调统一,更关注设计方案的施工和使用方便。我开始思考如何拓展结构设计的外延,能够与建筑设计有机融合,符合建筑美学、成就建筑空间、实现建筑功能。因为我理解的设计从根上讲,是以人为本,是为人服务,除保证安全外,还应该让结构设计满足人们对建筑的一切想象。
要说工作感悟,一是从图纸上的笔画线条转换为场地中的建筑实体所带来的神圣感和成就感,也许是结构工程师这个职业最有吸引力的部分;二是当设计图纸转变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近在咫尺供人评判时,随之而来的巨大责任感。图纸上的一个疏忽,哪怕再小,都会是摆在大众面前无处可避的现实。设计师的工作成果和处事态度在阳光下被放大,时刻接受着公众的审阅。
最近,一个加固改造项目让我感慨良多,该建筑为砌体结构,总共三层,原来为当地的一所小学,现计划改为幼儿园使用,由于使用功能改变,欲拆除一道横墙又在旁边加设了一道横墙,在外行眼里这改动绝对算不上很大。这所学校建造于2007年,就在汶川地震发生的前一年,据建设单位介绍,当年也是找到正规的设计院做的设计。现在来看,汶川地震至今,规范的要求严格了很多,2007年当地为不设防地区,现在为6度设防区,当年中小学幼儿园是标准设防类而现在为重点设防类,应按7度考虑抗震措施,分项系数也由原来的1.2,1.4变成了1.3,1.5,保留了更多的富余度。该建筑为横墙很少的单面外走廊建筑,且建筑二、三层未设置圈梁构造柱,结构体系存在严重缺陷。针对上述体系缺陷我采用增加板墙方案进行墙体承载力加固,并代替圈梁构造柱,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针对个别梁板构件加固采用粘钢或加大截面办法,针对耐久性加固采用喷涂型阻锈剂办法,这样下来,建筑安全性便有了质的提升,能够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如果这栋建筑未经加固也遭受8.0级地震,后果有多严重可想而知。继而想到,在现在的中国的偏远地区,是否还有很多这种存在严重缺陷的教学楼仍在使用,这些教学楼何时能拿到专业的结构工程师面前做一次全面的鉴定和加固呢?我的力量很小,能做的很有限,可一旦交到了我的手中,尽管加固难度很大,造价紧张,也必定全力以赴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把不安全的建筑变得安全,把手里的每一栋建筑都建的结实,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不正是我这份工作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吗?这也是当时选择土木工程时候的那份初心啊!
到现在,即将迈进第十个工作年头,毕业之初内心的迷茫似乎变得明晰了些许,但始终觉得还只是这个领域里的小学生,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欠缺的更多,只是比原来稍多了一分平和的心态,即使面对再烦难的项目也会尽心求索,推演各种可能方案,在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抗震仍将是我以后职业生涯中核心主题,学习无止境,我将在结构设计之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提高综合素养、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在设计实践中迎接发更多的挑战,继续为祖国设计建造更结实的建筑。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这也算做我能给祖国做出的一点点微小的贡献。
供稿:科技发展事业部